紅色基因是幾代共產黨人奮斗的精神內核,也是團結華夏兒女的紐帶,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。傳承紅色基因,賡續紅色血脈,這是我們生活在新時代下每一位青年人必須要深刻領會和執行的,只有牢記過往的不易,才能開拓出新的未來。但紅色基因如何才能與黨建、黨史學習教育更好的“有機結合”,這是困擾我許久的一個問題。通過這次活動,我好像有了點眉目。
本次紅色劇本推演活動,既不枯燥,又鮮活的呈現出了風起云涌的戰場,創新性的開啟了工行遵義分行黨史學習教育的新模式,給大家帶來了沉浸式的體驗,著實眼前一亮。我們能從跌宕起伏的劇情中感受那個年代的血雨腥風,能從故事里的英雄人物身上體會艱難困苦,能從那段崢嶸歲月里領悟家國情懷。
在劇本里,我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了那個年代的危機感。面對不同形式的逼問,在強大的精神壓力下,你會發現你的意志隨時會土崩瓦解。你身邊充斥了各種各樣身份的人,有年輕時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人物,后叛變成為國民黨、成為日偽的人,有本來是侵略者但卻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人,有大學里的小人物后成為赫赫有名代號為“農夫”的人,有游離在軍統和日軍之間的人......這些一開始都是未解之謎,需要你抽絲剝繭解開彼此的層層面具。隨著劇情的推進,迷霧一個接一個,時而清晰誰是自己的隊友,又時而懷疑自己的判斷,這著實給了我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。在游戲里,我們有出錯的機會,但身處那個年代,是沒有劇本演繹的,是沒有彩排的,是沒有錯了可以從頭再來的機會的,如果自己判斷失誤,帶給自己的將是毀滅性的打擊,迎接自己的甚至是比死亡更恐怖的事。
回想一百年以前,共產黨除了那救國救民的滿腔熱血外,一無所有,但他們面對的是數以萬計兇狠、殘忍、狡猾的敵人、復雜的形勢環境,難道他們真的不害怕嗎?怕,當然怕,因為他們也是父母的兒子,妻子的丈夫,兒女的父親,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但為信仰,他們義無反顧、窮其一生,甚至丟了自己的性命。根據不完全統計,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國,這28年的時間里,有名有姓的中共黨員就犧牲了370多萬,而建國之初也不過才440多萬黨員啊。
今天,我們演繹的僅僅是劇本,試想一下,如果我們真正處在那樣的環境里,會選擇什么樣的路?這個話題很沉重,但結合我在劇中的表現,我感覺我沒有沉著應對那種復雜局勢的能力,甚至可能沒有反抗的膽量,更沒有不怕犧牲的勇氣?赡苁巧硖幍哪甏灰粯,想法就不同了,但仔細想想是這樣嗎?我看也不是,真正的原因是少了那種精神,所以我想這就是為何如今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初衷了。
是呀,身處和平年代,也要學革命先輩們那種不怕犧牲、艱苦奮斗、自力更生的精神,和戰勝一切艱難困苦、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與態度,只有這樣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實現。同時,文化自信的建設離不開紅色基因的傳承,因為它是先進文化的載體,永不過時,是文化自信中至關重要的一環。
有道是“人無精神則不立,國無精神則不強”。紅色基因賦予了每一位共產黨員的生命之魂和發展之本,只有在發展中進一步傳承好紅色基因,中國共產黨才能永葆青春,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困難,勇往直前。所以我認為,黨史學習教育要常抓不懈,更要開拓創新,進一步探索出更多有效的、巧妙的新做法、新途徑、新平臺,持續推動紅色基因與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融合。